找到相关内容22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楞严经》之念佛方法论及其理论意义

    ,“识”除了有缘境之作用,同时亦有领受与造业之作用。这也就是说“识”于缘境时会与苦、乐、舍等三受相应而托境领纳种种境相,并因著诸境相而起苦受、乐受、不苦不乐受等三受;同时,因著「识”能与善心恶心...交互作用,之所以可能的理论基础,实则植基于“性佛众生三无差别”、“是心是佛”、“是心作佛”。同时,《楞严经》的念佛行法,实可说是一种反闻闻自性之止观行法。此是本文欲揭示的论点。  一、通过观想、观像、...

    般若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55057020.html
  • 行策大师净土警语精华讲记

    什么念,造的是什么业。言语行为,造善业在三善道,造恶业在三恶道。绝大多数的人,一生造作,善少恶多。佛在唯识经论中告诉我们,心心中,‘恶心’有二十六个,‘善心’只有十一个,善念连一半都不到,而且恶念...康熙二年,结庵于杭州法华山西溪河渚间,专修净业,因名居曰莲柎庵。九年,住虞山普仁院,倡兴莲社,学者翕然宗之。居普仁十三载,至康熙二十一年七月九曰卒,年五十五。时有孙翰者,病死一昼夜复苏。曰:吾为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0276683.html
上一页123下一页